
邮编:414400 代码:430681 区号:0730 拼音:Mì Luó Shì 英译:Miluo City
汨罗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属幕阜山脉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西临洞庭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1′-113°27′,北纬28°28′-29°27′。东北与平江县交界,东和东南与长沙县毗连,南与长沙市望城区接壤,西同湘阴县、沅江市接壤,北与岳阳县毗邻。最东点为八景乡山阳村的山阳寨,最西处是芦苇场的石湖包,最南端系高家坊镇鹿峰村的陈家湾,最北端是磊石乡汨岳村的汨岳界。区域东西相距最宽62.50千米,南北相距最长66.75千米,全境周长301.84千米,总面积1561.95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2月,汨罗市下辖15个镇:汨罗镇、新市镇、古培镇、白水镇、川山坪镇、弼时镇、长乐镇、大荆镇、桃林寺镇、三江镇、屈子祠镇、归义镇、神鼎山镇、罗江镇、白塘镇。辖179个村(社区)。市政府驻归义镇。
汨罗市地处洞庭湖平原区东南部。西北部低平开阔,为江河冲积平原和湖漫滩地。东北部和南部有幕阜山绵延入境,为丘陵区,以南部玉池山最高,海拔778米。河流众多,汨罗江东自平江县入境流经市中部,至西北部入洞庭湖。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9℃,年降水量1353.6毫米。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省道308省道横卧东西,汨罗江可通航。纪念地有任弼时故居。古迹有屈子祠、屈原墓、罗子国城遗址、护山园新石器时代遗址,西河湾商代遗址。
因境内有汨水、罗水会合,其下游名汨罗江,因以得名。春秋时,楚文王置罗子国于此。秦改为罗县,治所在今汨罗市区北,属长沙郡。南朝梁增置岳阳县,属岳阳郡,郡、县同治于今长乐镇。隋开皇时,岳阳县并入湘阴县。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罗县入湘阴县。此后历为湘阴县地。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置乡、坊、里。汨罗境内设有长乐、永宁、归政、大义4乡和归义、新市坊。元代改乡为都,改里为图,后因都图册分载里中,辗转以里为都。明初恢复乡、坊设置,乡下设都。清袭明制,乡、都相附。清咸丰五年(1855年)改设局团,汨罗境内设19局,206团。民国二年(1913),实行地方自治,改局为乡,乡下设保,保下设甲。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境内设有四区,17乡,223保,2347甲。
1949年8月,今汨罗境内设17乡,3镇。1950年9月,改设6区、84乡、2镇。其后,区乡规模常有变更。1956年5月并31乡。1958年建立公社,设16个公社,120大队,1126个生产队。1961年底调整至33个公社。1966年2月析湘阴县东北部建汨罗县,33个公社调整为25个公社及1个县属镇,时属岳阳专区,1968年后属岳阳地区。1984年撤社复乡,大队、生产队改为村、村民小组。1986年后属岳阳市。1987年9月23日,国务院(国函[1987]160号)批准,撤销汨罗县,设立汨罗市(县级)。以原汨罗县的行政区域为汨罗市的行政区域。1993年,撤销新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市镇;撤销黄柏乡,设立黄柏镇。1994年,撤销大荆乡,设立大荆镇。1995年,古培、大众2乡合并设立古培镇。
1996年初,汨罗市面积1562平方千米,人口62.67万,辖12镇17乡:城关镇、大荆镇、川山坪镇、长乐镇、古培镇、白水镇、汩罗镇、桃林寺镇、高家坊镇、黄柏镇、弼时镇、新市镇、八景乡、三江乡、天井乡、火天乡、古仑乡、白塘乡、玉池乡、红花乡、黄市乡、沙溪乡、范家园乡、城郊乡、铜盆乡、智峰乡、楚塘乡、新塘乡、磊石乡。境内有国营屈原农场。市政府驻城关镇。
1996年,撤销铜盆乡,设立李家塅镇。至此,汨罗市辖13个镇、16个乡:大荆镇、川山坪镇、长乐镇、古培镇、李家塅镇、白水镇、汨罗镇、城关镇、桃林寺镇、高家坊镇、黄柏镇、弼时镇、新市镇;八景乡、三江乡、天井乡、火天乡、古仑乡、白塘乡、玉池乡、红花乡、沙溪乡、范家园乡、城郊乡、黄市乡、智峰乡、楚塘乡、新塘乡、磊石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汨罗市总户数19.40万户、常住总人口658867人,其中非农业户人口8.83万人,其中,城关镇38802人,汩罗镇23837人,新市镇25191人,古培镇30657人,白水镇32265人,川山坪镇26202人,高家坊镇27102人,弼时镇27573人,李家塅镇21537人,黄柏镇28392人,长乐镇27834人,大荆镇11936人,桃林寺镇23333人,城郊乡33821人,红花乡23647人,黄市乡13449人,玉池乡8444人,沙溪乡17741人,天井乡13517人,智丰乡8603人,三江乡13375人,古仓乡11329人,火天乡18933人,新塘乡14148人,白塘乡17429人,范家园乡17864人,楚塘乡20472人,磊石乡5064人,八景乡2833人,汩罗纺织印染厂7886人,屈原行政区65651人。
2000年,三江乡、范家园乡撤乡建镇。
2001年,沙溪乡、楚塘乡撤乡建镇。
2002年末,汨罗市总面积1562平方千米,总人口63.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16万人,乡村人口44.71万人。辖17个镇(城关镇、汨罗镇、新市镇、古培镇、白水镇、川山坪镇、高家坊镇、弼时镇、李家塅镇、沙溪镇、黄柏镇、长乐镇、三江镇、大荆镇、桃林寺镇、屈子祠镇、范家园镇)、12个乡(城郊乡、红花乡、黄市乡、玉池乡、天井乡、古仑乡、智峰乡、八景乡、火天乡、新塘乡、白塘乡、磊石乡),6个场圃(原种场、范家园茶场、磊石渔场、桃林林场、玉池林场、白水苗圃),1个办事处(营田办事处),辖村(居)委会413个,村(居)民小组6189个。
2004年,汨罗市辖19个镇、15个乡:城关镇、汨罗镇、新市镇、古培镇、白水镇、川山坪镇、高家坊镇、弼时镇、李家段镇、黄柏镇、长乐镇、大荆镇、桃林寺镇、三江镇、范家园镇、沙溪镇、营田镇、河市镇、屈子祠镇、城郊乡、红花乡、黄市乡、玉池乡、天井乡、智峰乡、古仑乡、火天乡、新塘乡、白塘乡、磊石乡、八景乡、黄金乡、琴棋乡、凤凰乡。其中营田镇、河市镇、黄金乡、琴棋乡、凤凰乡共2个镇、3个乡实际由屈原管理区管辖。
2009年末,汨罗市总面积1562平方千米,总人口66.5万人,辖17个镇、12个乡、2个农林渔茶场、1个办事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汨罗市常住总人口692080人,其中,天问街道5667人,城关镇56412人,汨罗镇23352人,新市镇28072人,古培镇31141人,白水镇28213人,川山坪镇25124人,高家坊镇23630人,弼时镇24142人,李家段镇19882人,黄柏镇30001人,长乐镇28963人,大荆镇11545人,桃林寺镇27216人,三江镇15899人,范家园镇14965人,沙溪镇16393人,营田镇31749人,河市镇8762人,屈子祠镇16909人,城郊乡46173人,红花乡24333人,黄市乡14485人,玉池乡5950人,天井乡15048人,智峰乡9151人,古仑乡13062人,火天乡18578人,新塘乡10604人,白塘乡19684人,磊石乡5537人,八景乡3742人,黄金乡14418人,琴棋乡6893人,凤凰乡8964人,原种场3285人,范家园茶叶示范场2265人,营田办事处1871人。
2015年12月3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5]118号)批复同意:白塘乡、磊石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白塘镇;三江镇、智峰乡、八景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三江镇;大荆镇、古仑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大荆镇;红花乡、黄市乡、天井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罗江镇;桃林寺镇、火天乡、新塘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桃林寺镇;城关镇、城郊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归义镇;黄柏镇、沙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神鼎山镇;河市镇、黄金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河市镇;凤凰乡、琴棋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凤凰乡。屈子祠镇、范家园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屈子祠镇,将范家园茶场代管的新湖、新范2个建制村划归屈子祠镇。将原种场代管的前进、华中、大华、全民4个建制村划归白水镇管辖。李家塅镇、弼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弼时镇,高家坊镇、川山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川山坪镇;撤销玉池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弼时镇、川山坪镇。调整后,全市辖1个街道、17个镇、1个乡:天问街道、归义镇、汨罗镇、新市镇、古培镇、白水镇、川山坪镇、弼时镇、长乐镇、大荆镇、桃林寺镇、三江镇、营田镇、河市镇、屈子祠镇、白塘镇、罗江镇、神鼎山镇、凤凰乡(其中,营田镇、河市镇、凤凰乡实际由屈原管理区管辖)。总面积1669.8平方千米,总人口73.59万人。市政府驻归义镇。
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汨罗市常住人为632246人,共有家庭户204910户,集体户4920户,家庭户人口为584499人,集体户人口为4774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5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322707人,占51.04%;女性人口309539人,占4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