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观念与文化的冲突尤其是宗教信仰等根本价值观的冲突充斥了整个人类史。
当今世界的很多战争及大规模的冲突有很多从根本上说都是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间冲突所造成的。无论是当下中东地区持续多年仍无解的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巴以冲突,还是新近崛起的恐怖组织IS,追踪溯源都是跟宗教信仰的差异有关。
此种冲突造成的矛盾往往是难以调和的,某一教派对异教徒的迫害在历史上也是最为疯狂。由此引发的互相的讨伐与杀戮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
说到宗教战争,就不得不提到发生在黑暗中世纪的著名的十字军东征。今天来聊下十字军东征。本文主要谈下十字军东征缘何而起,经过如何,又有何启示。
什么是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是指发生在1096—1291年之间,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被阿拉伯、突厥等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尤其是被称为圣地的耶路撒冷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
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
十字军东征被认为是宗教战争。那么到底为何会发生?
这里很有必要简要介绍下被称为世界三大一神教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历史以及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最大的两个宗教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信大多数人的认知是西方大多是基督教徒,伊斯兰教是中东与部分非洲国家的宗教。这么理解也没什么大的问题。不过,如果认为基督教产生于西方那就错了。
犹太教
这三个宗教其实都起源于中亚,而非欧洲。要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要从目前信徒较少的犹太教说起。
之所以称为一神教,是相对于人类早期各个民族供奉的多个不同神祗而言的。宗教发展早期,各个部落与民族都供奉有属于自己的神灵,掌管不同领域。
公元前20世纪左右,一位叫亚伯拉罕的希伯来人从亚细亚(两河流域附近)移居到迦南(今巴拉斯坦)。亚布拉罕供奉耶和华(上帝)为他的神。亚布拉罕被认为是以色列人的先祖,同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共同的祖先。
总之,犹太教是最先产生的信仰一神的宗教。上帝对犹太人说,你们是天选之民,只要信我,一定会保佑犹太人泽润四方。但要求犹太人只可信上帝,不可信其他任何神。
圣经里最著名的故事,除了亚当夏娃,可能就是以色列先知摩西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的故事。犹太教对信徒要求很严格,因为是天选之人,所以要求只能是犹太人。
基督教
公元1世纪,有位叫耶稣的犹太人,脱离了犹太教自创了基督教。相对于,基督教更加开放,广泛接受各种信徒,只要你认同上帝。虽然,基督教也是只能信上帝,不能再信其他神。
插播一个小知识,你知道吗?我们目前所谓的公元前(BC),英文全称Before Christ,就是指的基督诞生之前。也就是,公元前后的分界点即是基督出生的日子。可见基督教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基督教其实准确的说是基督宗教。其实基督教在当今世界也有三大分支,分别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这个在这里不展开,后面专门细说。
基督教经过长达300多年的被罗马帝国打压后,反而越战越勇,在4世纪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由此广为传播,迅速成为欧洲大陆最有影响力的宗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创立时间最晚,由其先知穆罕穆德在公元7世纪在中东麦加创立,奉真主安拉为唯一真神。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创立后,实行政教合一,发展迅速。
伊斯兰教穆斯林以武力胁迫非穆斯林入教和发动以宗教为旗号的战争。在此原则下,先知穆罕默德的后继者——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穆斯林们实行了最大化武力,迅速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扩张,中东的历史格局从此发生巨变。
而此时拜占庭帝国和波斯的萨珊帝国因彼此的连年战争而筋疲力竭,人民厌战,新兴的穆斯林从中得利,以强迫和恐吓威逼利诱同化人民。
穆斯林在636年的约旦击败拜占庭军队,并于638年占领了圣地耶路撒冷,穆斯林称为古都斯。
这里请记住,耶路撒冷是其中的关键,因为它也是基督徒们眼中的圣地。穆斯林对耶路撒冷的占领为后来的十字军东征埋下伏笔。
东西罗马帝国
除了宗教因素,我们再来看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由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西罗马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81年,就被日耳曼人各部族“分区占领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帝国后来也一分为三。欧洲封建制度确立,一群分裂的欧洲王国在罗马教皇的统一思想控制下,正处于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
东罗马帝国是个延续千年的超级帝国。欧洲人通常认为,由法兰克分裂出来的东法兰克,后又发展成为的神圣罗马帝国才是古罗马的继承者。
而把我们所说的东罗马帝国称之为——拜占庭。其实拜占庭是古希腊时期的一个城市名称,后来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此欧洲人就用拜占庭这个名字称呼东罗马。后来的十字军东征也多数都是在拜占庭的区域内作战。
理清了东西双方的关系,后面的事情就好理解了。
公元11世纪,千年帝国拜占庭到了没落时期,领土被纷纷瓜分。北部被斯拉夫人夺走、东部被波斯人夺走、南部被阿拉伯人夺走,拜占庭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和周围的核心地带,以及唯一没惹他的西方邻居——欧洲中世纪各基督教国家,古罗马时期双方原本就是一家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从东方又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突厥。
早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作为基督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被阿拉伯人占领过,但起初阿拉伯人其实并没有阻挡西方前去朝圣的基督徒。不仅如此,通过朝圣之路还把基督教世界与阿拉伯人紧密地联系起来,双方贸易发展迅速。
可是到了四百年后,突厥人已经把拜占庭帝国打的不成样子了,当时占领了除首都君士坦丁堡外的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以及今天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耶路撒冷落入突厥人手中。当后来突厥人准备向君士坦丁堡发起总攻的时候,吓坏了的拜占庭皇帝赶紧向罗马教皇求援。
十字军东征正是发生在前述背景之下。
十字军东征的进程
公元109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蒙向一群显贵和平民发表演说,要求基督徒夺回神圣的耶路撒冷,解放圣墓教堂。这段演说由此拉开了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也其实是杀戮的开始。
乌尔班把恢复天主教会的权利与声望视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他提出一个构想来激励基督教世界,主张把“异教徒”赶出耶路撒冷可以为基督徒自己的原罪带来救赎。这种前所未有的赎罪观,形成了基督教版本的圣战,但同时也呼应了普通民众对耶路撒冷神圣地位的尊崇。在宗教为主的中世纪欧洲,耶路撒冷是基督的城市,不仅是圣地,也是天国的所在。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096,在教皇教皇乌尔班二世的唆使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
最开始,由二万名贫农失业者组成的大军,在宗教狂热的驱使下浩浩荡荡向君士坦丁堡开进,拜占庭的皇帝没有想到,教皇派来帮助自己的大军竟然是一群穿着破破烂烂的叫花子,赶紧把他们打发走了。这群人在半路就被突厥人灭了。
同年,欧洲出现了四支正规骑士军队。这些军队在拜占庭进行了补给后进入西亚,面对孤独、饥饿、酷热和突厥人的一路截杀和对财富的追求,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到达耶路撒冷时,十字军已经变成了杀人狂魔。
耶路撒冷被称为和平之城,这里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这里建寺,三教基本保持了和平相处。后来突厥人虽然抢劫过一些基督教的朝圣者,但被罗马教廷无限夸大,故意激怒基督徒。基督徒在宗教狂热、财富等驱使下,使战争变成了赤裸裸的杀戮。
《耶路撒冷史》记载说,十字军1099年占领该城后,几乎发疯的十字军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幼实行了惨绝人寰的30天大屠杀。其中,穆斯林和犹太人死伤惨重,仅仅阿克萨清真寺里就死了7万人。他们为了掠取黄金,剖开死人的肚皮到肠胃里去找。后来,因死人太多,干脆把死人堆架起来烧成灰烬,再在尸灰里扒寻黄金。
杀红了眼的法兰克人不仅仅是砍头,还气定神闲地砍断耶路撒冷人的四肢,内脏,把一堆堆的头颅,四肢,分门别类堆积在街道上。砸碎头颅的婴孩专门堆在一起,有几米高。在屠杀与抢劫进行的差不多后,大功告成的十字军在教堂里兴奋的大肆庆祝。而此时屠杀已经进行了一个星期,幸存者被作为奴隶出售,民房与寺庙被洗劫一空。
此外,每个十字军,只要用自己的武器与盾牌在任何一栋房子做了标记,这栋房子就归他所有了,“欧洲朝圣者”仔细搜寻每一户人家,杀光所有活着的人。十万人,包括穆斯林神职人员,苏菲派苦行者,犹太人,在圣殿山被杀。阿克萨清真寺门前堆积了至少三千具尸体,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没有区别。在街上到处找人的“朝圣者”(这些屠夫如此自称),从头到脚不仅仅是血,是厚厚的血块,面目狰狞到令人不寒而栗。
十七日,屠夫们终于杀够了。活人已经不多,圣城,已没有一丝圣洁。金顶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犹太会堂,所有的金银财宝都被抢劫一空,最早的希伯来圣经抄本(包括阿勒颇抄本)被用来换取女奴,换不到钱就当场开膛破肚。
街道上的尸体处理了几周,然而残肢内脏很难处理干净,整个耶路撒冷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地狱。甚至直到六个月以后,历史学家福尔歇来到圣城,“臭不可闻!这不是圣城,是屠宰场!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徒对于穆斯林的势力扩张的一次回应。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从杀戮开始,最终在耶路撒冷的一片惨绝人寰的杀戮中结束。一边是基督徒组成的十字军在狂欢,一边穆斯林,犹太人在哭泣。其后的近两百年内,第二次东征至第九次东征纷至沓来。同时,东征也间接重开了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衰落的国际贸易。
后续的十字军东征
有统计说,十字军东征一共进行了9次之多。第一次东征耶路撒冷屠城后的200年,先后又有过8次。
由于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埃德萨,引发第二次东征。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败。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疯狂的杀戮带来了复仇行动,传奇人物萨拉丁于1187年攻克耶路撒冷。这件事震惊了欧洲。英、法、德三国再次出征,英王理查攻克阿克,俘虏2700多人,因勒索无果将其全部斩首示众,但最终第三次东征惨淡收场。
失败让教皇英诺森三世震怒,派兵第四次东征。东征军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攻占了拜占庭,对该城烧杀抢掠一星期,将金银财宝、丝绸衣物和艺术珍品抢劫一空,使这座繁荣富庶的文明古城变成了尸山火海的废墟。为了分赃方便,就把金属雕塑熔铸成块件。获得财富的十字军在当地定居下来,建立拉丁帝国。
教皇认为这次东征是可耻的,其原因是成年人的贪婪和欲望。他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担此重任!1212年,法国牧童斯蒂芬聚集了3万人东征,可怜这些儿童最终要么病死,要么被当做奴隶卖到非洲。第五次东征惨淡收场。
儿童十字军
十字军由此声名败坏,此后三次均已惨败收场。教皇甚至派人结交成吉思汗,想借助大汗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最终被拒绝。
十字军东征的启示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提到,各方在伦理问题上,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难分对错。非要对方接受的话,最终要么动用舆论战,要么最终诉诸武力解决。
无论是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的冷战还是不同宗教间的冲突大抵如此。十字军东征更是明证。
整个东征虽然打着宗教的幌子,但整个过程犹如强盗、土匪一样充满了血腥杀戮、抢劫和对文化的破坏。
难怪法国编年史家维拉杜安写道:"自世界创始以来,攻陷城市所获的战利品从未有如此之多。"十字军这种强盗行径,充分暴露了其宗教的欺骗性和虚假性。
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仅仅是因为信仰的不同,就要夺走对方的命,多么荒谬。作为很多人生活中一部分的宗教与政治从来没法分割的很清楚。
当然,我们也很明白。很多时候不是信仰的问题,是信仰的组织者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比如,耶稣基督所宣扬的教义没错,但教会的管理者可能会出问题。正是因为罗马天主教会的腐朽,才导致了宗教改革,推进了新教的诞生。很多时候是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
人类群体间面对差异,无论是信仰差异,还是文化差异,一定要互相沟通与尊重,增强互信。强行兜售自己的信仰与观念,是不可取的的。
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此应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