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们国家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春节。
千百年来,年俗庆祝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过春节时都要回家和亲人团聚。
扫尘日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打扫卫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
备年货
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贴春联、财神、门神等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门窗上贴春联、年画、窗花,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一习俗始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门神秦叔宝和门神尉迟恭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春联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福"字精描细绘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福气到了
燃放烟花爆竹
燃放烟花爆竹,所有这些活动都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待午夜第一声鸡啼,或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
走亲访友
新年当天开始,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圆饭。初二、初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禧"、"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还要进行祭祖等活动。
逛庙会
节日里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庙会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春节的形式分别有自己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