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大约是34亿年前的原始菌藻类,这样算起来,地球上的生命从诞生到现在,一代代的生殖繁衍,变异进化,生老病死,如果这些生物的尸体都存在的话,那地球上现在应该是枯叶堆积,尸横遍野。倘若如此,物质不能循环,生态系统将会毁灭,地球上也将没有生命存在。而我们如今看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世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自然的清道夫——分解者。主体位于陕西的秦岭山脉面积广大,气势磅礴,堪称我国的黄石公园。有着“动植物王国”和“天然基因库”之称,是我国乃至东洋暖温带、北亚热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样这里也分布有多种多样的“清道夫”。生态系统中我们将能够把死亡有机体所含的物质转化为无机成分的异氧菌类、原生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等这些能够完成分解作用的生物统称为分解者——“清道夫”。而分解作用并不是一类生物就能完成的,往往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而各个阶段是由不同的生物完成的。在池塘中的分解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细菌和真菌,另一类是蟹、软体动物和蠕虫等无脊椎动物。在草地中也有生活在枯枝落叶和土壤上层的细菌和真菌,还有蚯蚓、螨等无脊椎动物,它们也在进行着分解作用。动植物尸体以它丰富的营养为不少物种提供了食物来源。消失的生命恰好为分解者提供了生存所需,自然界食物链中食腐环节同样有着丰富精彩的故事。

在自然界中有一个重要的类群,绝大部分种类看不见但却是最重要的分解者——菌类。秦岭的菌类资源十分丰富,有些真菌甚至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多数菌类是异养生活的,菌类的异养生活有三种方式:腐生、寄生、共生。只有腐生生活的菌类(如枯草杆菌)是从分解死亡有机体中的有机物内获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而其他两种生活方式,寄生(如链球菌)和共生(如根瘤菌)的菌类虽然也是异养生活,却只能从活体生物吸取营养,不属于分解者。因此菌类也并非都属于分解者。

同样秦岭的土壤、溪流里也布满了另一种类型的“清洁工”——原生动物。原生动物也分为三种生活方式:有叶绿体的眼虫是光合营养型,变形虫,草履虫属于吞噬营养型,孢子虫是腐生营养型。因此只有第三种-腐生营养型属于分解者。

草覆虫

分解者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类群——昆虫。昆虫种类繁多,食性多样,其中腐食的种类占据总种数的17.3%,它们以生物的尸体或者粪便为食物,它们的活动加速了微生物对生物残骸的分解。在这些“清洁工”中蜣螂就是它们的劳动模范,当你漫步在秦岭的乡间小道时,经常可以发现滚动着的粪球。仔细瞧瞧就可以发现,是一只或者两只通体黑亮的小虫——蜣螂,它们正在卖力的滚动着粪球。古书《尔雅翼》(宋.罗愿)中记载:“蜣螂转丸,一前行以后足曳之,一自后而推致之,乃坎地纳丸,不数日有小蜣螂自其中出。”可以看出蜣螂推粪球的目的,它们把卵产在粪球里,卵孵化之后,出世的小蜣螂就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它们这种习性也使它们赢得了清道夫的美誉。在养殖业发达的澳洲由于牛粪的堆积毁坏了大量草地并且滋生了大量传染疾病的苍蝇,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而澳洲本地的蜣螂只会清除袋鼠的粪便,1979年引入我国的神农蜣螂之后草地得以恢复,情况得到了改善。而我们秦岭分布有数量巨大而且种类多样的脊椎动物,它们的粪便的清除多亏了这些”劳动模范”。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小型无脊椎动物,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植物的残枝败叶为食,虾和蟹以水底淤泥中的有机物为生,我们经常还可以看到一群蚂蚁在搬运比自己身体大很多倍的动物尸体或者一颗谷粒。

在脊椎动物中,也有一些种类类似分解者。有些人家的生态鱼缸中经常可以看到琵琶鼠鱼,它一般紧贴着鱼缸的壁,取食其他鱼的粪便等。同样在野外的河流池塘中一些底栖鱼类专门取食其他动物的尸体、粪便、残羹冷炙。成群的鸥类在河边拾取丢弃的食物垃圾,清理湖边的死鱼。乌鸦和喜鹊在城市的垃圾堆里翻捡着所有可以找到的食物。还有鸢、秃鹫、野猪、鬣狗等等这些喜好腐食的大型脊椎动物与严格的分解者相比也毫不逊色。著名的坦桑尼亚塞伦盖提(Serengeti)国家公园,每天死亡的动物会留下上百吨的新鲜尸体。猎杀、疾病、饥饿,大型动物一旦倒下,食腐的鸟类立马会蜂拥而至,大群的鬣狗也会不远千里前来“赴宴”。相同的场景每天在不同的地方铺排,风卷残云之后,现场已经洗劫一空只留下一副不完整的白骨、绝大部分的皮毛和胃里流出来、还没有来得及消化的食物——一个生命的循环就这样成为另一个循环的一部分。同样在秦岭这样的场景也会不时的上映。一场洪水过后泥泞的河沟上躺着一只斑羚或者毛冠鹿,最先赶来的是前来“收尸”的秃鹫,零星的几只乌鸦或者喜鹊开始绕着尸体游荡,随着它们数量越来越多饱餐过后的秃鹫选择了像这些喜欢挑事并且凶残好斗的家伙妥协,秃鹫刚刚退出,这些贪婪的鸦科鸟类瞬间就布满了整个尸体,一顿饕餮盛宴之后就剩下一堆白骨。夜晚来临之后这些吵杂的鸟儿陆续离开。刚刚起床的野猪懒洋洋的游荡着,嗅着腥味它发现了这堆白骨,啃食一阵之后消失在夜色中。

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尸体粪便,分解者构成的碎屑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分解了这些有机物,获得能量,维持了自身的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把有机物变成了无机物,促进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循环,同时,也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它们以腐肉尸体为食,减少了动物界以及动物和人类之间的鼠疫、炭疽病等传染病的传播, 无愧是大自然的“清道夫”。而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人们的足迹遍布了整个秦岭。随之带来的还有大堆的塑料袋、矿泉水瓶子、玻璃瓶子、易拉罐。对于这些难以降解的人造丢弃物“清洁工”们显得有点束手无策。这些丢弃物不仅破坏了秦岭的美丽景观,还造成了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问题。夏季是户外旅游最繁忙的季节,希望大家在郊外游玩野炊时,将不可降解的垃圾带回,给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干净清新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