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的定义:把一些不愉快的事实、情景或者情感从意识里刻意分离出去或者遮掩起来,不让自己意识到其存在,以免引起心理上的尴尬、焦虑、伤心等负面情绪。

这个不太好解释,还是直接举例说明吧!


王女士的丈夫对王女士非常好,两个人自结婚以来,家里大小事务、脏活累活全都由丈夫承包了,王女士也对丈夫关怀备至、体贴有加,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恩爱有加。
后来,张女士的丈夫因车祸去世了,张女士痛哭了三天三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女士在各种场合下都不愿意提及自己的丈夫,实在是避不开时,她就会说自己的丈夫回老家了。
心理分析:
王女士对于自己丈夫的死亡感到非常的伤心,简直是悲痛欲绝,内心根本无法接受与丈夫永别的事实。
她刻意回避谈论自己的丈夫,是为了避免唤起伤心、悲痛的情绪。实在回避不了的时候,王女士也不愿意说出“死”这个字,而是用“回老家”来代替,以避免因直面丈夫死亡的事实而唤醒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
王女士的遭遇非常值得同情,她在隔离丈夫死亡的这个事实真相的同时,也就放弃了解决和处理内心痛苦情绪的机会,这样一来,她就很难走出因丈夫去世而带来的心理困境。
现实生活中使用隔离防御机制的情况也很普遍,比如:把“死亡”说成是“仙逝”、“长眠”、“归天”、“走了”,个体在感觉上就不会因“死”这个字而直接联系到悲伤或者不吉利的感觉;把“上厕所”说成“上一号”或“去唱歌”是为了避免某种尴尬的感觉。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场景:

小明的妈妈在伤心地哭泣,而爸爸则是在跟一个陌生女人打电话,语言暧昧。
看到这样的场景,正常人都会把小明妈妈的哭泣和他爸爸的暧昧电话联系起来,得出小明爸爸已经有了外遇、完整的家庭可能会破裂的结论。可小明却跟没事人一样,他没有哭也没有闹,而是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小明也是使用了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他不愿意面对父母极有可能离异的事实,是为了回避那种因父母离异而带来的恐惧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