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来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他就可以听见世上苦难的声音,所以称观世音。

在庙堂里,观世音被置于佛祖释迦牟尼的大雄宝殿之后的大悲殿来供奉,但是在民间,观世音的影响和知名度却远远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
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等。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所谓观音,即是说神通广大的观世音,时时都在观照着世间受苦受难的众生,一旦称诵其名,她就立刻前往解救。
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7世纪,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典里就记载了“观世音”。不过,婆罗门教里的观世音不是人,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又叫双马神童,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善神,象征慈悲和善良,而且神力宏大。据说这对双马神童能使盲人复明,病者康复,残者健全,不育妇女生子,公牛产乳,朽木开花。
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双马神童被佛教接纳,成了一位慈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然是匹可爱的小马驹。
后来佛教徒把观世音人格化,变成一位威武的伟丈夫,并创造了观世音出身王族的新身世。据《悲华经》的说法,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佛祖给他起名叫观世音。
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不过那时的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到南北朝时,出现了大批出家的尼姑和女信徒。历史证明,西方的各路神明要想在中国站住脚跟,必须汉化、世俗化。因此必须造出一位女菩萨,满足民间信众的需要。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观世音的身上。首先他是善神,其次他又可以有33个化身,可男可女,大约在隋唐之际,干脆就让他变为慈眉善目的女菩萨了。